賬號信息
- 級別:Lv6
- 性別:男
- 積分:1431
- 主題數量:54
- 回復數量:437
- 注冊時間:2017-03-08
- 最后訪問:2021-07-13
千年古剎白龍作者林靜白龍寺位于天門市皂市鎮五華山上,傳為南朝齊武帝肖賾次子肖子良所建,至今已歷1500余年。后經明代重建,清代修葺,其時建筑宏偉,規模巨大。20世紀初,戰亂頻仍,古剎毀損嚴重。解放后,各級人民政府和文物部門多次撥款維修,重塑佛像32尊,使這座古剎又恢復當年的風姿。 1981年12月30日,白龍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。2013年4月,被國家文物局明確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白龍寺建于皂市鎮內的五華山上,傳說當年因白龍引水有功,造福五華,承百隆崇拜,奉為神靈,至南朝竟陵王肖子良始建佛寺,以白龍為寺名,即白龍寺。 文獻記載:白龍寺建成,至唐朝鄂國公尉遲恭主持重建,宋代、元代均有修葺,明代重建,清代增修殿閣。至此白龍寺建筑宏偉,規模巨大。前后兩殿內供奉三尊大佛、三尊菩薩、四大天王、十八羅漢等32尊佛像,造型古樸,神態淡雅,氣勢非凡,香火之盛。廟宇周圍四百五十丈,擁有殿堂二十余座,建筑宏偉莊嚴,紅墻碧瓦,景致幽深雅麗,為荊楚大地之著名寺院。曾有“棟盈穹窿撐住霄漢,丹碧輝煌晃耀日月”的描繪。明代文學家李濂有詩云:“白龍寺倚五華山,寺下長汀抱楚關,上界藤蘿低日月,暮天鐘磬送潺愛。”清雍正年間(1723-1735年)再次修葺。據清道光元年(1821年)《天門縣志》記載:“白龍寺在縣北五華山,離城七十里,建寺不詳所始,雍正年間,邑士劉愛蓮率眾重修,獨建樓閣。”民國后年久失修毀損,至1973年僅存殿宇兩棟(前殿和大雄寶殿)并修繕。現寺院為1993年重修。白龍寺歇山屋頂、墻面至今還保存較多明清時期的藝術裝飾構件及雕刻構件,而且形式多樣,做工考究,雕刻精湛。如帶有紋飾的脊簡、吻飾、跑獸及勾頭滴水、前殿灰塑、匾額石雕、碑額與龜趺花紋等,均有較高的藝術價值。 白龍寺建于五華山上,從選址、殿宇體量到整體布局,具有一定科學性。主要體現在主體建筑前殿、后殿坐落在軸線一首一尾,后期修建的碑廊分布兩側,中間修建白龍池,無論從殿宇的布局還是從安全、消防角度考慮都比較合理。另外從建筑造型、梁架結構組合分析,前者采用重檐歇山式屋頂,后者均采用抬梁式、穿斗式主架,挑尖梁出檐之術,使建筑整體高大雄偉,殿內寬敞,空間利用率高,所以有較高建筑科學價值。白龍寺坐北朝南,沿中軸線依次是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。東西寬約22米,南北長約58米,占地面積約1276平方米。其中前殿為重檐歇山頂式建筑,高約10米。面闊三進,深三間。前檐置牌樓門,作為白龍寺人口(山門),殿內供彌勒佛、韋馱、四大天王塑像;后殿亦為重檐歇山頂式建筑,高約12米,占地面積220平方米。面闊五間,進深五間,殿內立柱28根,其中間四根柱頭圍徑達1.89米。據湖北省文物專家考證,這四根柱子材質為金絲楠木,每根柱子都價值數百萬,而其它柱子多是紫檀木材料,非常珍貴。此外,院內存有明、清以來石碑五座(明正德八年、嘉靖十五年. 崇禎十二年以及清光緒十年兩塊),其碑文字體工整,碑額與龜趺花紋精細。尤以明崇禎十二年( 1639年)所刻《奉道縣禁碑》最為珍貴。石碑鎮龜的故事皂市白龍寺,有位主持,法名慈云,法力無邊。據說他是降龍羅漢轉世。慈云大師自主持白龍寺后,每天在大殿給眾生講經說法。 白龍寺前殿,有兩只鎮寺的巨大石龜。天長日久,這兩只龜受日月精華,竟有了靈性。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,它們便偷偷地在寺院內溜達一圈,然后回歸原位。盡管活動時隱秘,但沒有逃出慈云大師的慧眼,只因為它們沒有過分的行為,慈云大師也就沒有聲張。這樣倒長了兩只石龜的氣焰,它們越發大膽了。一天深夜,這兩只石龜商量:“我們長期靜臥在這里,不知外面是什么樣子?聽那些來寺的香客交談,想必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。我們何不趁慈云大師云游未歸之際到外面去看看”。于是它們伸了伸頭,抬了抬腿,然后一起溜出寺院。石龜來到了街上,它們一邊欣賞繁華的鬧市景色,一邊慢慢前行,不知不覺來到了長汀河邊。它們跳入水中盡情嬉戲,無意間發現對岸更是一片花紅草綠的境地。它們上岸后又啃又踢,把花園一樣的地方糟蹋得一片狼藉。人們見后只是心痛,卻不知是什么所為。兩只石龜在外玩得痛快,今天游東,明天逛西,把皂市周圍的莊稼幾乎全部損毀。農民們痛不欲生,怒氣沖天,他們派人日夜監視,追查禍首。這天,夜半三更時,巡查的人們發現從城內慢慢爬出兩個怪物,他們躲在暗處觀察,原來是兩只巨大的石龜。只見這兩只大石龜來到莊稼地,頃刻間,一片綠油油的莊稼變成了荒地。人們看在眼.里,痛在心上,卻害怕石龜傷人,不敢出聲,只有等石龜玩夠了,才偷偷地跟蹤,發現它們溜進了白龍寺。第二天清晨,白龍寺的門外聚集了數百人。慈云大師云游回來,遇上前來告狀的人群。大師聽完人們的控訴后,急忙趕到寺院石龜前,見它裝模作樣地臥著,更是惱火。大師指著石龜說:“你們兩個孽畜,我念你們修煉到這步不容易,本想助你們修成正果,哪知你們趁我不在擾亂百姓,損壞莊稼,鬧得民不聊生,看來不懲罰你們難以平民憤。”為防后患,慈云大師念動咒語,將寺門前兩塊巨大的紀事碑移到后院,壓在石龜背上。從此,石龜被鎮在石碑下,再也沒法走動,也無法害人了。來源:天門周刊
查看更多 >
修改鐘祥論壇號
溫馨提示
- 用戶賬號安全系統已全面升級
- 1、以前的登錄“用戶名”變為“昵稱”,仍對外展示
- 2、新增“鐘祥論壇號”一項,用作登錄,不對外顯示,賬號更安全
- 3、老用戶的鐘祥論壇號默認為昵稱,建議修改下更安全
- 4、升級后共有三項:鐘祥論壇號(登錄用)、手機號(登錄用)和昵稱(顯示用)
彩神-首页